天辰娱乐注册-首选网页雪米饼、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因口感松脆、口味多变而颇受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因为营养成分不全面,加之有些膨化食品含油脂较多,所以常被家长们看作是“垃圾食品”。那么,膨化食品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消费者该如何与它们“友好互动”呢?
3月4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多家超市卖场走访发现,即使是热衷买买买的“零食控”们,也大都认为膨化食品“油多热量高”“就是图个口感,肯定不健康”。而带娃逛超市的家长们,更是不少人都抱着“膨化食品没营养”的看法,要么拒绝给孩子购买,要么一边挑选一边叮嘱孩子“尽量少吃、最好别吃”。
膨化食品真的没营养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薛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膨化食品是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休闲食品。而膨化本身是一种物理加工工艺,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原料受热或压差变化,让食物原料体积膨胀、组织变得更加疏松,从而获得酥脆的口感。
膨化食品并非全都是油炸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膨化食品》(GB17401-2014)将膨化食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食油脂煎炸或经植物油喷洒、浸渍的油炸型膨化,如薯片、妙脆角、虾片、锅巴等是油炸型膨化食品;另一类则是主要通过焙烤等工艺制作的非油炸型膨化食品,如雪米饼、小馒头、爆米花等。
薛勇认为,从膨化食品的原料来看,谷类、薯类、豆类、果蔬类或坚果籽类等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膳食纤维,同时,由于膨化是高温瞬时完成,很多营养物质的损失其实比传统的蒸煮还要小,说它们“没营养”显然没道理。当然,从饮食结构上来看,膨化食品的营养的确不全面,但是人体每日的膳食需求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满足,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单独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这也意味着不能将膨化食品当作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
确实,有些企业为保证膨化食品口味香浓酥脆而添加了相对较多的油和盐,导致这类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盐。此外,为了追求口感与风味,有些膨化食品还存在超范围或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这些都是健康安全隐患。不过,国家标准GB/T 226992022《膨化食品质量通则》对膨化食品的热量、脂肪等指标有严格的限定,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可以适量食用。
膨化食品是粗粮细作的产物。一款提高了原粮口感、营养素配比合理的膨化食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愉悦,还能对主食膳食营养起到补充作用。因此,薛勇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大型商超售卖的知名品牌产品。除了关注价格与品牌,还应做到“两看”,即看标签和看包装。
首先,看标签。要选购生产标识规范齐全的膨化食品。标签上应按相关标准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号及厂名、厂址等。购买时,选择保质期内且最好是近期生产的产品。
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是消费者应格外重视的信息。标签上配料表中的成分基本是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应尽量选择不使用氢化植物油的产品(但可以选择含完全氢化油的产品,其一般不含反式脂肪酸),以及不含铝膨松剂(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的产品。
此外,按照标准规定,食品必须标注4种营养素含量和参考值,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营养成分表上的数值有两栏,第一栏是该产品的某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第二栏是对应的营养素参考值,即NRV%。
对第一栏数值,消费者可以将它与国家标准限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22699-2022《膨化食品质量通则》要求脂肪含量必须≤40.0%(不含以坚果类为原料的膨化食品);氯化钠含量≤2.8%;水分≤7%(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易于保存的稳定性)等。
第二栏数值是营养学家根据我国居民体质情况推算出来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它是指每100克(或毫升)食品中总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素占一天中人体所需的百分比,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摄入能量的多少。比如某种膨化食品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NRV%)是10%,表示吃一份这种食品等于成年人一天所需蛋白质的10%。
其次,看包装。膨化食品油脂含量较高,如保存不当,受高温和高湿度影响易变质。袋装的膨化食品会充入气体,不仅能起到隔绝空气、防止产品潮湿氧化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产品碎裂,使其保持完整外形。因此,选购时应挑选密封包装的且充气饱满、不漏气的产品;散装销售的膨化食品由于裸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酸败和卫生指标超标,建议谨慎购买。
膨化食品口味鲜美、食用方便,让人很容易一吃就停不下来。然而,很多膨化食品本身具有高糖、高油脂等特点,长期大量食用易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薛勇提醒消费者食用时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打开包装时应注意闻一下产品气味是否正常,应没有刺鼻的哈喇味,外观没有霉变,口感应松脆。
第二,不宜长期过多食用。长期大量食用油脂和热量较高的膨化食品,易造成人体脂肪积累,出现肥胖等问题。特别是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和儿童,更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大量食用膨化食品,尤其是饭前大量进食极易造成饱胀感,影响正常饮食,导致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造成营养不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推荐等级,其中膨化食品等被列入“限制食用”等级,建议每周最多吃一次。除了青少年群体,一些糖类摄入不宜过多的人群或高血压病人,也应谨慎选择。
第三,不宜空腹食用膨化食品。有些人习惯空腹时拿膨化食品来抵抗饥饿感。但在空肚子的情况下,有些膨化食品可能含有的铅、砷等毒素特别易被身体吸收。一般来说,造成重金属元素超标的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加工使用的容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铝制的工具和容器,就会在食品中引入铝元素,导致食品铝含量超标;某些包装袋由铝薄膜做成,如果存放时间过长,保护层损坏,也会造成食品中铝含量超标。二是使用含铝膨松剂也可能造成铝超标,比如作为膨松剂的明矾就是一种含铝化合物,个别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松脆口感而超量使用,从而造成铝含量超标。(李建)